所以是這樣:世界是所有的數本身,但我們的數字符號不是盡善盡美的。比如最初是12345⋯⋯然後就有人發現了既不是100也不是101而是在中間的東西,然後語言進一步定義的人來說這是100.5,但還有100.555,100.333,還有無限不循環小數,這些盈餘永遠不斷逼近我們的描述,語言永遠有不清未決的地帶,所以後現代是訴求「承認盈餘的模糊存在,不要武斷把未符號化的100和101之間的某無限小數當作100來處理」,但有些笨逼搞後現代搞成了「啊哈都是模糊沒有差別,一百等於一萬」,從世界尺度上來說都是數,這麽說100和10000都屬多的一,但符號世界裡這就無法運用它們了,而且我們也已然無可回頭地進入了符號世界,不得已要通過符號來描述。人就只能竭盡全力去signify更多100.124或者99.246201這種東西,一個個給出名稱就像這些數字一樣,所謂可說域內的理性就base在這上面。但感性上我們要知道我們感受到的存在比指稱過的更多,感受力引領人們去追認更多尚未浮現的詞。
所以在這些意義上後現代不是理性的對立面,而是對它無法窮極之處的補充說明。理性語言的模糊地帶,一個盈餘被命名了總還有無限多的盈餘,那裡是尚未命名的感受,命名不準確的感受,在一剎那精準捕捉後發生微小變異的又逃離的感受。所以後現代和符號邏輯不是彼此的敵人,後現代在乎承認無限的溢出以及多的一,你們的共同敵人是:1.一百等於一萬啊哈亂來流動大解放的偽後現代偷懶。2.每個數字一一對應每個世界現實、沒有橫向marginal或縱向liminal的存在、不允許模糊地帶的幽靈抹殺者。3.矮化感性力量,對感性開拓語言的輕蔑者。4.道德上下賤用1234⋯100乃至5171909.581910賺爛錢欺負人的聰明犯。 那麼,人對後現代被去語境亂用加以批評,提出類似「一百不等於一萬」明確該區分的域or級,其實沒錯。但一些人認為哲學只侷限在「可說」,而放棄了有天某個100.573920⋯這樣的存在也可以被命名的可能,矮化了拓展語詞邊疆的「感受力」,何嘗不是一種狹隘? [摘] @天才破壞星:“感受力天生没有否定,如果理性背后的否定开始扩张到对感受力的否定,那么我可以发现自己已经在陷阱里 ” 我要去相信生命感驗的肯定力量,不被自大的啟蒙傳統牽著鼻子走,也不要盲目地栽進尼采、或是未死的基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