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口:美或道德》

有時候生命太柔軟也太小了,巨大的軸承咬合之間運作著。有時候人那樣死,可能也是出於對當下活不下去的反應。所以就算不意味著要去換取多偉大的成果,只是活不下去了去死這樣。而且在這樣的運作法則裡、對於更純真的人,活不下去的闕限更低。

又重新看這段話:「對我們這種境遇,樂觀主義似乎是可恥的。我們知道,我們當中最優秀的人已經死了,因為他們選擇死亡。而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應該意識到,我們之所以還活著,是因為我們做得比其他人要少。」卻在想,可能也不一定要品格優秀,就只是,真的做很多事情的人都會死。(昨天累到生理性地一直流眼淚,體能和精神都到了極限,我那個時候真的體會到很多,以前上班也沒有感受到過這麼純粹絕望的累,能理解一些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重複這個的話會意味著什麼。) 如果是說本可以活著卻選擇了義勇死亡的更為高尚,因為兩個選擇之間的絕對差很大 (一個本有存續甚至收益的正數減去一個負數),那有一些人注定只能算出負數和負數之間的差,這個絕對差就是更小的,是因為沒有更多的被減數了,難道後者連死都更低微一些? 如果自身的數額去完成傷口的自我運動(去減受傷乃至死亡這些負數)得到的差是品格,那麼,品格在死亡面前是多麼不公平啊。 也許另一方面,當正數通過傷口的自我運動被減去 ,品格的差額進入實在現世的換算系統時看效果,那麼原本正負數的都和世界的平均零餘接近了一些,這樣的變化依靠差額,差額的效果是數軸的移動。雖然負數生命的數額也許在那些人的死亡下沒有改變,但是數字座標移動了,所以即使看似其他人的死亡並不換取一個負數的生命有所增長,座標的改變也能讓那些生命在體感上靠近那豐裕一些。反過來說,是數軸本身的傾斜,要求各數的生命去平衡,那個力量可能就是創傷自身的絕對的運動。 因此如果看功效的話,差額越大,座標軸的移動也許更顯著。所以道德計算差額。 但是美不會,美只看生命的數的存在和死亡,而不是它的效果。很多死亡、傷痛不該用道德評估,因為它的崇高——「這個崇高去道德的」,當中只有美,美令人震悚。或者說,美的道理是承認生命和死亡自己 ,而功效的道德看的是生命和死亡的效果。然而我們終會發現,「功效的道德是一種注定失敗的計算」。因為啟蒙道德家覺得美是連同已死的上帝而去的,無法為人衡量,他們轉向了功效的道德,看向了效果——差額——不公平的差額。而為了使得功效道德合法化,就需要宣布被指派的生命實數自身沒有差異才可以,但這個只在自然動物倫理裡是可以這麼說的,大自然可以完成這個大的公平的循環,而人類社會從誕生之初就是不公平的。或者說,也許有一個大的更大的宇宙能夠籠罩這個完成數的遞歸,完成那個公平的循環,但是他們把人類世界局部的正義也那樣計算,就是注定失敗的。 彷彿人類社會是祂在原本穩定和諧的數軸中加入了不等式,祂除了攬下一個「悲劇試驗田」之責,沒有別的仁慈可言。祂要空虛,而我們將開口,我們在新的道德理式下也會失敗。——因為如果不追求美,就追求不到任何。 2023.12.2 Shenzhen 結語:如果世界是傷口的自我運動,它考察的是美而不是那一副效益德性。如果追求的不是美而是別的什麼,也只是另起一行必敗的宿命。